追根溯源 什家將的一片天
【記者 蔡憶蓁/嘉義市報導】
嘉義的什家將有著深厚的歷史脈絡,可以溯源至日治時期的西來庵事件。但這莊嚴慎重的民俗技藝卻長期受到污名化的困擾,隍義堂堂主林懷軒認為與其撕掉長久以來的負面標籤,不如期盼社會大眾先了解及認識家將文化再做評斷。
嘉義家將起源 回顧西來庵
日治時期大正四年(1915年)的西來庵事件,又稱噍吧哖事件<註一>,可以說是嘉義家將文化的源頭。根據中央研究院的文章指出,噍吧哖農民,時常練習宋江陣、舞獅等武術陣頭。西來庵事件發生後,許多噍吧哖農民往北逃到了嘉義,為了要維生自保,這些師傅轉向練習武術,也就是家將。而嘉義市北社尾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創立於1962年,傳承家將文化超過一甲子的時間,隍義堂堂主林懷軒推測起嘉義家將的源頭,提到了一個特別的觀點,有關嘉義家將與臺南家將跳的步伐為何不同,他說:「逃難上來的師傅如果再教嘉義人同樣的臺南家將步伐,我猜應該會被日本警察識破,所以他們才教有別於臺南將的東西。」傳承的脈絡不同,造就了不同體系的家將文化。不過,隍義堂的面師詹士緯提到:「我去看過很多嘉義的什家將堂,大家的什家將先賢幾乎都是盧永吉、梁能。」根據嘉義市家將文化調查研究及保存維護計畫的成果報告書,在西來庵事件爆發之後,原屬西來庵吉聖堂的成員或隱匿、或逃逸,停止了吉聖堂家將館的活動,後來盧永吉轉往嘉義城隍廟執教,此時,才從臺南請梁能先生上來共同執導。
鎮北宮隍義堂的城隍爺與什家將,非常端莊威嚴。【記者 蔡憶蓁/攝影 】
每次出軍皆會看到代表隍義堂什家將的旗幟,代表著驅邪、開路,而旗幟上面圖案意指家將的兵馬。【記者 蔡憶蓁/攝影】
家將成員組成 造成刻板印象
什家將特別的地方在於裝扮神明的「駕前部將」,只是成員都必須要學習所屬駕前部將的腳步手路,並且具備對應部將的服飾跟手持法器,才可以裝扮成該駕前部將並跟隨主神出軍。家將出軍的意思即是扮演家將,像警衛或警察一樣出門巡邏,祈求平安。不過莊嚴慎重的民俗技藝卻背負了許多負面標籤,隍義堂堂主林懷軒說:「七、八零年代媒體對於家將有很多的污名報導,找不到主使者,就以家將代替,成為刻在家將身上的刻板印象。但家將的社會角色通常不高,所以我們說話澄清,很少人會願意聽。」
范將軍也就是大家熟稱的八爺,右手拿羽扇,左手拿著虎牌加鎖鏈,並書寫「善惡分明」四字。【圖片來源 堂主林懷軒/提供】
深入了解家將 避免誤解文化
儘管面對許多負面的聲音,隍義堂面師詹士緯抱著不同看法,他覺得面師這個職責是很有榮譽感的,他並不受到污名化的影響,因為從小在什家將的耳濡目染下,背負著長輩的期待,這是他的使命感。而隍義堂堂主林懷軒表示,希望大眾不要因為為謠言標籤,因為刻板印象就毀了家將文化一切,與其撕掉負面標籤,不如先了解我們再來評斷。陣頭及家將文化可以傳承超過百年的時間代表它有被需要的意義存在,希望大眾可以排除先入為主的觀念,好好認識獲得無形文化資產的什家將文化。
<註一>西來庵事件:發生於臺灣日治時期大正四年(1915年)的武力抗日事件,領導人為余清芳、羅俊、江定等人,是臺灣日治時期諸多起事之中規模最大、犧牲人數最多的一次,同時也是臺灣人第一次以宗教力量大規模武力抗日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