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廣播文物館 新推數位導覽
【記者 林依柔/嘉義民雄報導】
位於嘉義縣民雄鄉的國家廣播文物館於2024年5月18日舉行「國家廣播文物館5G數位導覽APP」的開幕儀式,透過新時代科技的力量,將傳統文物與數位結合,打造教育的不同面貌。透過AR互動與沉浸導覽的服務,拉近民眾與展品間的距離。
數位與傳統文物交織 蹦出新滋味
根據「地方文化特色整合5G應用與落地計畫補助作業要點」說明,行政院數位發展部計畫將5G的概念落實到全台灣各個鄉鎮地區,同時也在各縣市進行推廣,期望將文化科技應用落實在全台各鄉鎮之間。因此,作為嘉義縣地方文化潛力發展點之一的國家廣播文物館便開啟了5G數位導覽APP的計畫。國家廣播文物館的5G數位導覽APP主要涵蓋了「AR<註一>互動」與「沉浸導覽」兩個服務。AR互動除了涵蓋虛擬導覽員的線上解說之外,參訪的朋友們也可以透過AR體驗進行闖關遊戲、互動拍照,甚至是透過手機看見歷史照片與實景的比對,看見歷史場域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維護。而沉浸導覽則是讓民眾可以透過線上操作的方式,實現在手機裡就可以「參觀」博物館的體驗。
國家廣播文物館前身為台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現在則作為展示廣播相關文物的博物館。【記者/林依柔 攝影】
看展樓層限制 數位導覽報你知
對於當初為何會計劃將數位導覽的形式帶入國家廣播文物館,國家廣播文物館的企劃專員孫帝強說:「其實我們文物館的設備最重要的地方,我們的核心是一臺日治時期 MB15A 100Kw中波發射機跟一樓的水冷卻循環系統。因為它這套系統其實它是一整套,可是很可惜它就被樓層給分割開來。所以有時候民眾看完一樓,聽完我們的導覽,再到二樓看設備,有時候會忘記一樓的設備跟水冷卻循環系統的運作。」礙於地形的限制,導致民眾在觀看展品時無法聯想系統的運作方式。因此,數位導覽APP中的AR導覽系統中也有一個功能,是可以將整套系統呈現在手機畫面中,使民眾在參觀樓上、樓下的展品時,可以透過AR互動的功能看見展品的全貌。
水冷卻循環系統位於一樓,而二樓則是MB15A 100Kw中波發射機,完整一套系統卻被樓層分隔開來。【記者/林依柔 攝影】
透過數位導覽 更進一步認識文物
科技的進步縮短了民眾和博物館、文物展品之間的距離,不過針對民眾對真實展品的認識是否會發生改變,國家廣播文物館企劃專員孫帝強說:「當然有人會想說那這樣子我在網路上用APP看完之後,我其實可以就不用來文物館。但是文化部一直很想要把文化親近每一個人。所以不要讓民眾覺得古蹟、歷史、建築、博物館、美術館是一個很遙不可及、屬於比較精英文化的東西。」孫帝強也補充,他認為數位導覽APP這個設施對於國家廣播文物館來說,應該是增加更多民眾認識文物館的機會。民眾現在可以透過線上的沉浸導覽走進博物館,不過依然無法非常細膩地看見每個展品的細節。國家廣播文物館也期望能透過這個方式,將國家廣播文物館的故事、建築、歷史與文物推廣給大眾。
利用AR導覽,民眾在參觀時也可以將完整系統的模型投射在身旁,解決了有些人無法聯想系統運作方式的問題。【記者/林依柔 攝影】
科技時代 看見教育新面貌
現在國家廣播文物館採用以數位導覽為主,專業導覽志工為輔的模式,提供參訪民眾們多樣化的參訪體驗。國家廣播文物館同時也期許能夠透過科技的力量,將傳統文物與數位結合,打造教育的不同面貌。
<註一>AR:又稱擴增實境,是經由全像技術,透過數位視覺元素、聲音和其他感官刺激實現之真實世界環境的增強互動式版本。(擷取自dynamics.micro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