塭仔的青春美夢 打造夢想未來
【記者 机瑋琪/嘉義東石報導】
嘉義東石的塭仔社區,有一群對家園懷抱著夢想的人們,透過溫暖與熱情,將荒蕪的土地打造成社區共享的生活空間。這裡有個可愛的稱呼:「塭仔的青春美夢」。在這裡,我們看見高齡長輩運用行動證明自己;看見互相陪伴、扶持的力量;也看見充滿生命力的漁村面貌。
守護長者的幸福 舊社區的活化
讓長輩能展現生命力與活力,並且快樂、充實、幸福地渡過每一天是嘉義縣東石鄉塭仔社區的共同目標,2019年開始,有一群人為了實現理想而努力著。起初,塭仔社區選定了一處舊名「棧寮」的空間,由具有空間專業的海區社規師、返鄉中壯年與社區長輩共同建造,將原來的閒置土地打造成兼具功能性與多元性的社區公共空間。
海運通商碼頭棧貨倉庫,因而稱做「棧寮」。【記者 机瑋琪/攝影】
塭仔社區長輩與志工同心協力動手整理環境。【記者 机瑋琪/擷取自塭仔的青春美夢臉書】
社區改造 帶給長輩全新的空間
社區改造計畫分為四年期進行,為了回應社區照護需求,第一期最先著手興建社區廚房,盼透過「吃」串聯鄉親,透過計畫申請將貨櫃進行改造,作為戶外飲食交流空間。第二期除了針對現有的社區廚房機能進一步規劃「大鼎灶」與「友善菜園」,作為實際運作的飲食教育平台之外,更建制了多功能的無障礙廁所與淋浴間,提升長輩如廁的安全與方便性。第三期則開闢廚房後方鄰水的荒地,設計親水平台與同心圓廣場,作為居民休憩、聚會聊天的地點,甚至能露營、辦桌,開啟公共空間的多元可能。最後一期,將舊豬舍改建為「FOODTALK客廳」,在新舊融合的半開放式空間中,靜下來與食物對話,作為另一個放鬆休閒的場域。
社區廚房,由楊東堯先生一家無償提供家族土地供社區使用。【記者 机瑋琪/攝影】
第二期大鼎灶完工後,國泰人壽基金會協助建置無障礙廁所與淋浴間,提升了長輩如廁的安全與方便性。【記者 机瑋琪/攝影】
FOODTALK客廳,供社區接待、交流聯誼與販售簡易輕食。【記者 机瑋琪/攝影】
塭仔社區規劃師黃皎怡說明,社區改造材料都選用較在地、自然的元素,像是大鼎灶旁的休憩棚架,以茅草、竹子軟化生硬的鐵皮、鐵管,環保、防風又能遮蔭。也融合東石在地元素,在大鼎灶旁設置燒烤架,可以烤魚和蚵仔。希望將社區的活力、能量、資源都放進來,凝聚塭仔村的向心力。
社區長輩帶著附近年輕學生共同建造休憩棚架。【記者 机瑋琪/擷取自塭仔的青春美夢臉書】
社區大鼎灶,(左起)照服員蔡秀蕊、社規師黃皎怡、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東堯、志工吳銘常。【記者 机瑋琪/攝影】
多元課程與活動 充實長輩生活
塭仔社區照服員蔡秀蕊回顧,2020年第一期社區廚房興建完工初期碰上新冠疫情,便將原來在塭仔活動中心舉辦的美食課程移到戶外,戶外活動空間不僅讓社區得以照常運行,也讓長輩能在更舒服的環境活動,蔡秀蕊說:「拉到戶外上課大家都按讚!」
從一個月一兩次活動到現在一周舉辦一兩次,內容除了常態的美食課程,更增加了期間限定的精彩活動。黃皎怡表示,場域有更多元的利用,長輩也會更開心,如果有外地人來到社區,長輩就需要準備一些表演活動,雖然被安排得很繁忙,過程有些勞累,但長輩都是開心的,不僅讓子女放心,也讓長輩更有動力。
同心圓廣場從正中心向外擴張,象徵村民的團結與凝聚。【記者 机瑋琪/擷取自塭仔的青春美夢臉書】
塭還在做夢 夢醒之時夢就成真了
當長輩向孫子女分享社區的某部分是自己親手打造的,總是隱藏不住驕傲的神情。塭仔的鄉親不論是年輕人還是長輩,都能在塭仔的青春美夢臉書社團關注彼此動態,看到故鄉這麼努力,就會有更多人願意回鄉,社區志工吳銘常說:「我們希望讓更多遊子願意常常假日回來陪伴老人家,甚至共同參與,當他們自身投入那個感受是很不同的。」
從單點改造到多點串聯,每一寸土地都是社區志工與長輩們一磚一瓦堆砌而成,透過實際行動讓「塭仔的青春美夢」一步步實現。黃皎怡說:「每個人都會老,但我們先建構好未來老化時候的生活模式,讓大家住起來感覺是安心、安穩的;我們沒有辦法做很偉大的事情,但把村子照顧好,這件事是我們目前努力在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