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製偶人才培訓 技藝薪火相傳

【記者 羅可芹/雲林斗南報導】

雲林縣戲偶藝術發展協會為傳承布袋戲偶製作技藝,開辦了製偶人才培育工作坊,吸引許多民眾參與。這些無營利的工作坊提供專業指導,致力於培養新一代工藝師,未來將持續舉辦,以延續傳統技藝。

 

免費製偶工作坊 傳承戲偶文化

雲林縣戲偶藝術發展協會自2021年開始,推出了一系列製偶人才培育工作坊,旨在解決布袋戲偶製作技藝傳承的危機。這些工作坊提供免費課程,吸引了大量對布袋戲偶製作有興趣的社區民眾參與,為布袋戲文化注入新活力,希望透過工作坊培養新一代的工藝師,讓這項傳統藝術能夠延續下去。

學員們在工作坊學習如何製作戲偶衣服,並嘗試獨立完成。【記者 羅可芹/攝影】

 

製偶難度高人才少 盼更多人投入

雲林縣是台灣布袋戲重鎮,擁有近130個立案的布袋戲團體,這些團體的運作需要使用大量戲偶,但投入布袋戲表演藝術的人較多,幕後製作工藝的人卻相對稀少,加上製偶工藝師年齡偏高,技藝傳承便出現斷層。製偶工作坊協辦單位,偶的家戲偶文創園區總經理徐依裟表示,粗估全台灣能雕刻傳統廟會布袋戲偶的藝術家不超過十位。每個布袋戲偶從初胚到雕刻、研磨和上色等等過程,都需要大量時間。以傳統廟會表演的布袋戲偶為例,一位師傅每天最多能雕刻三到五個,再加上後續加工,一個月完成十到二十個已是極限。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雲林縣戲偶藝術發展協會主辦製偶人才培育工作坊,培育在地的人才,並盼他們投入製偶產業,傳承布袋戲文化的精髓。

工作坊中,除了有老師指導,學員們也能互助學習,一起製作戲偶衣服。【記者 羅可芹/攝影】

 

學員黏著度高 未來能合作接案

人才培育課程已邁入第三年,學員人數逐漸增加,幾乎不需特別招生,只要活動訊息一發布,即吸引大量民眾報名。工作坊不以營利為目的,提供免費的長時間課程,學員們在課程中能充分獲得老師的指導。每次結訓後,約有三分之一的學員會重複參加,可見回流率高。

過去曾開設偶頭雕刻課程,今年新增了偶衣製作的延續課程,並開始鼓勵有興趣的學員與師傅合作接案,逐步投入專業工作,對製作有濃厚興趣的學員,未來有機會與製偶師傅合作,承接委託製作的案子,目前已有數名學員表示興趣,學員李小姐表示,從小觀看布袋戲的她,如今能夠製作戲偶,再次感受到這項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如果製偶單位有相關的人力需求,她一定願意參與。

藉由工作坊課程,學員們掌握製偶技能,成功完成作品。【記者 羅可芹/攝影】

 

持續培養人才 延續傳統技藝

近年來,戲偶製作產業開始使用3D列印和玻璃纖維製技術來生產布袋戲偶頭,雖然提升了生產效率,但仍無法解決傳統手工藝失傳的問題,因此人才培育是當務之急,徐依裟表示未來布袋戲人才培力工作坊計劃將持續舉辦,她說:「投入文化的東西,跟收穫是不會成正比,但是我們覺得那是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藉由培育人才,持續讓傳統藝術能夠繁榮發展,並在新世代中找到共鳴與支持。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