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坑日治三合院的百年變遷與新生
【記者 林星喬/雲林古坑報導】
位於雲林古坑的東和陳宅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三合院建築,建於日治時期大正七年,見證了詔安客家族群遷徙與開墾的歷史。透過陳家後代與政府合作的努力修繕,這座宅邸在保留傳統的同時,轉型為民宿,成為東和當地的文化地標,推動地方觀光。
東和陳宅 歷史見證與保留
位於雲林縣古坑鄉的東和陳宅建於日治時期的大正七年(1918年),是當地最具規模的傳統三合院建築。據傳陳家先祖賣了八甲的田地,特別聘請唐山師傅建造宅邸,規模宏大,屋身比例端莊。自興建以來,這座宅邸見證了陳家祖輩的歷史,然而隨著後輩逐漸遷出,宅邸正身<註一>逐漸荒廢,當時左護龍<註一>也因年久失修僅存一面牆體。為保護這份珍貴的歷史遺產,陳家後代決定與政府合作進行修繕,並將宅邸轉型為民宿,讓歷史建築與現代需求結合,使宅邸重新成為村落的文化象徵,同時也為東和地區帶來了新的觀光契機。
東和陳宅現況,主體建築保有傳統漢式三合院的格局。【記者 林星喬/攝影】
東和陳宅舊照,寬敞的院落展現了百年前陳家的興盛。【記者 林星喬/擷取自國家文化資產網】
藝術與歷史的精髓
東和陳宅保留各種傳統建築工法和藝術,讓文化在這片土地上延續。宅內保存了鹿港彩繪大師郭新林的作品,不僅為居住空間增添了藝術氣息,還展示了傳統文化與歷史的精髓。此外,日治時期的花磚也在這裡得到了良好的保存,成為研究台灣歷史和建築風格的重要資料。陳宅不僅是成功轉型的古蹟,還是一座文化博物館,吸引了許多對台灣傳統文化有興趣的遊客。
東和陳宅內鹿港彩繪匠師郭新林作品,為古宅增添了藝術氣息。【記者 林星喬/攝影】
目前陳家後代的自住宅邸也保留了鹿港彩繪匠師郭新林精細的雕刻,可見當時陳家的繁榮。【記者 林星喬/攝影】
日治時期的花磚,獨特的花紋和色彩展現了當時的風格與美學。【記者 林星喬/攝影】
古蹟與現代設施的融合困難
民宿管理員黃小姐提到在保留古蹟的同時,如何融入現代設施是一大挑戰。由於古蹟不能被破壞,許多現代便利的設施都需要特別的考量。雙人房採用移動式冷氣,避免直接在牆壁上釘釘子,這樣的安排雖然不方便,但確保了古宅的完整性。由於無法加裝紗窗,業者也想出了其他方法,如使用摺疊蚊帳及準備防蚊液來防蚊蟲。黃小姐表示,傳統三合院的廁所在外面,對許多人來說可能不太習慣,但卻是一種對歷史的尊重,保留過去的生活方式。業者努力保留這些傳統文化,並讓民宿維持良好的住宿環境,讓來客能夠在享受現代便利的同時,感受到古宅的魅力與歷史的厚重。
雙人房採移動式冷氣,避免破壞古蹟原貌,在牆壁上留下釘孔。【記者 林星喬/攝影】
東和社區 文化中心
除了住宿,業者每年也舉辦各種活動,吸引社區與遊客的參與。在每年全國古蹟日時會舉辦活動,鼓勵民眾接觸古蹟。此外,新年期間會有書法活動,活絡東和社區,讓附近的居民也能夠參與。這些活動讓陳宅成為社區的文化中心,增強了人們對於傳統建築的認同感,也讓遊客能夠深入了解古宅的歷史背景,並在其中親近自然,感受永續的重要性。
業者在民宿內舉辦文創展覽,讓古蹟成為新的展覽空間。【記者 林星喬/攝影】
記憶與文化的留存
東和陳宅屋主陳先生表示,對於能夠保留家族的舊居,他感到非常欣慰。他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的點滴,提到過去陳宅最多曾同時居住六十多人,而宅邸保存著過去的記憶。陳先生認為現在宅邸轉型成民宿的管理做得很好,讓文化能以不同形式繼續流傳。對於陳家而言,不僅是物質的保留,更是精神的延續。這座古宅成為連結過去與現在的橋梁,在未來將繼續承載更多的故事,讓每一位來訪者都能感受到歷史的脈動與生活的韻味。
<註一>正身、左護龍:古代中國的倫理觀念,長幼有序,左尊右卑。三合院正廳為祭祀與接待賓客之處,左房是戶長居室,右房是長輩居室;左護龍為長子所住,右護龍為次子所住;若家中人丁旺盛,則於左右護龍外,再加蓋「外護」,屋舍高度則隨正廳(房)、護龍依次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