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保齡球的興衰 守護青春回憶

發布日期 : 2024-11-11

【記者 王怡婷、李宥潔/綜合報導】

片長:6分31秒

1980到1990年代時,保齡球運動在台灣曾經紅極一時,不論男女老少幾乎都會在空閒時間去保齡球館打上兩局,但時過境遷,保齡球館一間一間的收了,會打保齡球的年輕人已所剩無幾。不過從輝煌到沒落,卻還是有一群人熱愛著保齡球。

男女老少咸宜 保齡球運動

相比其他的球類運動,保齡球沒有過多的體能或是身材限制,男女老少都能夠輕鬆的將手中的保齡球投出。打保齡球的價錢並不貴,依照時段一局五十元到七十元不等,大約半小時就能打兩局,價格親民、方便快速的特色也吸引許多人到球館來打保齡球。

保齡球玩家 鄭先生:「畢業之後、入社會之後,會跟同事、朋友一起來打這個運動,然後你會發現這個運動,如果人越多的時候,它的氣氛其實很熱絡,所以你就會越來越喜歡這個運動,當你打出全倒的那一刻,你就會發現,那是一個非常震撼的一個畫面,所以你就會很喜歡這個運動。」

保齡球玩家 沈先生:「剛接觸的時候,就左右看,旁邊的人怎麼都這麼會打,你就會想去學習,然後就比較會有那種競爭力的出來,就想說,我也要練得跟他們打得一樣好,然後就開始接觸保齡球這個運動,跟他們打就是朋友之間就是會小娛樂這樣,然後就是都會說一支Strike就是要喝一杯可樂,還是說喝一瓶養樂多,我那時候都喝到吐,整個就是一直吐一直吐,就覺得這樣很好玩啦,滿有趣的,就是跟朋友之間的娛樂這樣。」

曾經輝煌過 共同的美好回憶

保齡球運動在1946年時由駐台美軍引進台灣,1960年代開始逐漸在台灣盛行,在當時是屬於貴族運動,後來1973年時石油危機使得台灣經濟受到重創,保齡球館也一間一間倒閉,直到1990年代,保齡球國手們在國際大賽上屢獲佳績,透過電視的轉播使得保齡球成為台灣人的國民運動。

保齡球選手 范先生:「早期保齡球會那麼盛興,也是因為緯來有在推,比如說報導那個時候有一個叫亞洲巡迴賽,然後還有一般的那個比賽,然後美國PPA職業選手的賽,在電視上都會有轉播場,從七十九年之後,球館就陸續在開了,到八十五年之前都很盛行,那時候全民都會玩,但是他們不是在練習。因為我太太以前是保齡球館從業人員,那時候都是年輕人,我們都三十歲左右,一面打球一面追女孩子,然後我太太在櫃台,然後我們沒結婚的就是打球兼戀愛,然後同時結婚了。」

保齡球教練 黃榮利:「我是因為跟我太太約會的時候,我太太教我打保齡球的,因為我剛好在旁邊工作,休閒的時間沒有很多,所以短短的時間她就認為說來打保齡球剛剛好,可以大概十幾分鐘一局,就打一下保齡球紓壓,我現在是教練的工作為主,所以平常大部分都是在教育別人怎麼樣打保齡球,然後現在最從事的工作大概是在從事身心障礙這一塊,所以我所交的朋友有視障的朋友,有肢障的朋友,也有身心障礙的朋友,那剛開始的時候這些身心障礙的小朋友,你跟他互動的時候,他不跟你講話的,你要慢慢跟他交朋友,有一種成就感,莫名的高興,這就是我們怎麼樣從事這份工作剛開始到現在覺得,越來越有一種優越感。」

缺乏完善規劃 導致沒落

保齡球產業上升得太快,球館如雨後春筍般越冒越多,在產業起飛的初期並沒有完善的規劃,使得各家保齡球館開始惡性競爭,保齡球館佔地龐大,地價上漲的問題也使得越來越多的業者投身於其他產業。許多休閒娛樂產業也漸漸冒出頭來,如網咖、撞球等等,使得保齡球漸漸沒落。

保齡球選手 徐先生:「(保齡球館)五百多家後來變成五十幾家,二十八、三十而已,嘉義縣市剩一家,嘉義縣市喔,嘉義縣沒有喔,嘉義市只有一家啦,地價很貴,大都市尤其那個都市,台北、高雄、台中那邊,地價格很高阿。」

保齡球選手 范先生:「我們的體育部就是國家的,他們沒有一個機制去培養,培養出這個項目,沒有像國外那種教練制,像中國大陸或者韓國日本那種,他們有教練制,台灣沒有這樣,就是說我們都自己打,能參賽然後選拔然後才當選手,台灣的政策都不太好,說實在這方面較差的,在體育這方面。這都是因素之一啦,再來就是說,它又推廣了其他的東西出來,那時候其實不是政府推廣的,是炒作,以前有一家叫緯來體育,他們那時候開始炒作撞球,就美式的花式撞球,他們就在推廣,那時候才會產生趙豐邦、林清順他們這些職業選手出名,那時候就一直在推廣這些東西,結果又盛興成打撞球,這個有一個一窩蜂效應啦,所以當時有緯來去操作的時候,就變成風氣、風向都帶到那邊去了,所以保齡球就開始沒落了。」

一同守護 熱愛的保齡球

現在全台灣的保齡球館所剩無幾,但仍然有許多熱愛著保齡球的人們,繼續堅持著他們喜歡的運動,努力守護他們與保齡球共度的青春歲月和美好回憶,也想將這樣美好的運動推廣給更多的人。

1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