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師生比 是實際還是妄想
【記者 許皓崴、王寶宜/綜合報導】
片長:6分40秒
特殊教育法協助完善特殊教育,但特教師生比從立法以來一直無法明訂。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修法後,特教師生比終於納入特教法的母法中。教老師們對特教師生比入法的看法不一,他們希望中央跟地方可以盡快完善配套措施。
特教老師聚焦需求 制定課程
嘉義市西區大同國民小學特教老師 紀建宇:「特教老師以最簡單的來說,就我自己來講,我們的工作就是指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針對他們的需要,為他們擬定,目前最急需的能力所相對應的課程跟教學,然後下去做執行,確保他們可以發展適切的能力,這個是我認為特教老師,一開始我對特教,覺得最純粹的工作內容。」
特殊教育法的訂定,為特教環境奠定了基礎,保障特教生課程教法、評量規則的完整性。然而在實務推行中,師資分配不足的問題成為阻礙,尤其是分散式資源班無法確立合適的師生比例。
人力不足 特教老師壓力倍增
民主進步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陳培瑜:「因為特教法在民國九十八年修法,當時只有明定,集中式資源班的師生比,沒有辦法規定,當時的立法院是請教育部,用附帶決議的方法,寫進母法,但是現實的困境就是,不管是找不到人,或者是沒錢,對於很多地方政府來說壓力很大。2023年修法的時候,我們參考前一個版本才發現,民國九十八年寫的,到去年為止都沒辦法落實,如果現在特教法要大修,現實第一線的困境,也是很缺人,我們就認為,把那時候的(附帶決議)拿來用,應該不會太過分,在人力比、經費的預算考量上,應該不會太過分,所以我們才主張,特教法這次修法,(師生比)應該還是要入法。」
分散資源班師生比最終入法成功,然而理想的施行成效,卻與現實互相違背,繁重的課務與行政壓力接踵而至。
嘉義市西區大同國民小學特教老師 紀建宇:「因為我現在有兼行政職,課也比較少,我目前教學上面,我有七個個案管理,在我們資源班40個學生裡面,我負責七位個案管理,教學的學生有三組,以人次來講有十幾位小朋友。」
嘉義市西區大同國民小學特教老師 紀建宇:「我們兩班資源班的四個資源班老師,裡面有兩位兼任行政工作,這個課務上面,我們為了補足學生應有的授課時數,除了有另外聘請鐘點教師之外,就是由我們老師去回兼 ,所以我的課會比一般正常組長更多,這個就一定會有影響,如果再配合行政業務,其實這樣子的備課壓力,的確重比較多。」
特教老師 林老師:「我是資源班編制的老師,我目前是一個人負責11位學生,我本身又兼學校行政承辦的角色,我們現在嘉義市的師生比,上限就是一比十一,所以我除了行政業務之外,還有這個比例的個案學生要服務,不包含可能還沒鑑定出身分的學生,可是他們有時候也會需要諮詢,甚至是提供一些行政上的協助。」
兩位特教老師點出在教學與行政間的雙重壓力。教育部目前規定特教師生比,國小是一比十,國中是一比八,高中是一比十五,並希望各縣市政府逐年改善,中小學目標在民國一百一十七年八月達成。但因為地方政府經費,與師資人手不足的問題,目前的師生比無法達到特教法規定的要求,即便補足經費,能否順利招聘新特教老師,也仍然無法確定。
民主進步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陳培瑜:「就算把錢補足了,不見得有人願意來應徵,或是到最後變成要好幾招,才能找到相關特教代理代課老師,那我們又會擔心他們的教學品質,或者是專業能力,是不是可以符應特教生的需求。我覺得修到一比八固然是美意,但是現場很多配套,其實真的還需要給地方政府跟教育部,再一點點的時間,讓錢可以到位,人可以到位,或者是以前沒有相關證照,但是願意進到學校系統來的人,如何協助他們在現場可以增能。」
教師希望完善配套 減輕教學負擔
除了人力與經費問題,特教老師們期望,能盡可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也希望政府能有更多配套措施,降低特教老師的負擔。
嘉義市西區大同國民小學特教老師 紀建宇:「其實我覺得,(師生比修法)實質效應不大,因為現在特教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像我們目前嘉義市是一比十,當然我們符合法規,必須再逐年調降到它的目標,要降到一比八,這個其實市府也有來文提到,當然我們也會有那一天,可是對我來講,我覺得現在一比幾真的不是問題,因為重點在於,學生的需求有沒有被滿足,你今天給我一比十、一比八,可是我們老師是有授課節數的,這個授課節數,如果不能滿足學生需求,那一比幾都沒用。」
特教老師 林老師:「一來我是希望,政府可以趕快研擬出相關配套措施,比如說增聘員額、第三師的辦法,或者是要點,之後才有辦法,依據這些辦法跟要點依法行政,不然就是期待政府可以在相近的學校,增開一個不分類巡迴輔導班,讓他們可以協助,鄰近學校師生比,比較嚴重的狀況。」
立委持續監督 特教政策待完善
民主進步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陳培瑜:「其實我們每一個會期,都會持續辦一場座談會,是邀請現場的特教生,或是家長、老師,因為在這個特教的議題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議題和困境要面對,會讓行政機關來聽他們的困境,我們會持續以這個角度來監督。第二個就是,我們辦公室日常有收到很多陳情,這些陳情雖然看起來是個案,我們都會盡量把個案,擴充成通案去跟教育部談,甚至是請教育部協助跟地方政府溝通,所以日常的陳情,很多事情有在進行,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監督的方法。」
法規的訂定,與行政上實際採用,存在著不少衝突。師生比能否減少教師壓力,特教環境能不能獲得改善,仍需要長期磨合才能顧及雙方,成效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