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幽默與冒犯之間

發布日期 : 2023-11-12

【記者 袁婕、邱奕瑄/綜合報導】

片長:7分29秒

在這資訊量爆炸的時代中,脫口秀掀起一波波潮流,也舉辦了許多大型比賽與節目。脫口秀演員在產出自己價值觀的同時,也在刺激觀眾的思想,而部分表演內容可能會與觀眾的價值觀發生衝突,因此,幽默與冒犯之間該如何拿捏是脫口秀演員相當重要的技能。

在2019年時,「博恩夜夜秀」主持人曾博恩曾在一場表演中,因為調侃社會運動倡議者鄭南榕先生而遭到不少觀眾「炎上」,許多人認為公眾人物開這種玩笑太過火,也有些人認為政治正確本來就沒有明定的標準。

單口喜劇演員 JH:「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講的,可是你要對你自己講的東西做負責,比如說你開了一個少數族群的玩笑,那你如果讓那些族群不舒服的話,那就是你的問題。」

「我會覺得是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樣,所以就是要去尊重。」

「就一笑而過而已吧!就不會多說什麼, 可能就是價值觀不同,我也不會特意擺臭臉。」 看劇民眾:「就笑笑就過去啦!因為就是個喜劇嘛!不要那麼在意,輕鬆就好。」

每個人都享有言論自由,喜劇演員在單口喜劇的表演中產出自己價值觀的同時,也在刺激觀眾的思想,幽默與冒犯之間該如何拿捏是脫口秀演員相當重要的技能。

喜劇起源 相聲革新與脫口秀興起

脫口秀是近幾年來受到較多人關注的喜劇類型,而相聲,是一種傳統的中國曲藝表演藝術,因為近期在發展上逐漸式微,為了創新,進而開始融合不同的表演方式。相聲與脫口秀看起來也許相似,但在形式上是有所差異的,兩者無法互相取代,卻可能存在著競爭關係。

沐寧相聲說演坊團長 李沐陽:「它是起源於中國大陸的表演藝術,所以當時它是跟著國民政府一起帶到台灣的,所以剛到台灣這邊的時候,其實台灣這邊沒有一些專業的演員在做這件事情。」

沐寧相聲說演坊團長 李沐陽:「相聲跟脫口秀,最大的差別在於,我覺得是題材的選用,跟表演的方式有一點不一樣,像脫口秀他是很自由的一個人在台上,他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但是相聲的話,我們在題材的選用上會比較嚴格一點點,盡量去避開腥羶色。」

沐寧相聲說演坊團長 李沐陽:「我們的表演形式差異其實取決於觀眾的性質,喜歡看脫口秀的觀眾他們是胃口不忌,而且是希望是越辛辣越好,但是喜歡聽相聲(的觀眾),他們可能是年紀比較大,或是他是親子,或家長。」

脫口秀在台灣的發展起源自2007年成立的卡米地喜劇俱樂部,俱樂部提供了表演者展現自己才華的場域,在有系統的規劃表演以及推行喜劇文化後,脫口秀逐漸於台灣萌芽。而2018年成立的薩泰爾娛樂更是利用網路的傳播,帶起了喜劇風潮。

府城喜劇負責人 克錡:「脫口秀在台灣興起有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大概是在2018、2019年博恩夜夜秀在製播的時候,然後那時候的這個電視談話性節目,也就是英文原本叫Talk Show,那在網路上面、YouTube上面有大量的去做轉播,然後讓台灣各地的人發現台灣原來也有人在做類似的美式諷刺喜劇類型的東西。那第二波我認為是在大概2021、2022年,那這個時候台灣的各地,慢慢的都開始有喜劇的場地跟喜劇演員在那個地方在進行表演,那這就讓台灣的整個喜劇的生態在台灣有點像大鳴大放的感覺。」

隨著喜劇文化的發展,許多喜劇演員都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以及尋找靈感的方法,多元的表演方式,吸引了許多民眾持續在關注這項文化。

府城喜劇負責人 克錡:「台灣的脫口秀非常多元,有那種冷拍(流)的、表演拍(流)的,然後也有那種賣個人特色的,比如說我們有一個演員口吃,拿口吃寫段子。 那其實台灣的脫口秀,因為這兩波的興起,然後讓這個脫口秀的演員有越來越多的樣態跟形式可以去被大家看見。」

美中台脫口秀差異 多元形式發展

除了台灣有喜劇文化外,中國與美國更是喜劇文化的聚集地。在形式上,三國各有不同的特色,各國會為了因應自身的文化條件、歷史脈絡以及國家政策,將喜劇表演推向不同的層面去發展。

府城喜劇負責人 克錡:「中國他們的國家有一個特色,就是他們很多東西不能講,所以他們不能碰政治,也不能碰腥羶色,然後不能碰批判社會這些東西有關的,所以他們不能做太多的諷刺,那變成說他們的脫口秀很多題材受到限制,他們的廣度變得比較窄,所以他們會把這個題材挖得很深,所以你最可以清楚看到中國跟台灣脫口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中國脫口秀演員他們很吃技巧,他們很喜歡把技巧用得出神入化。」

府城喜劇負責人 克錡:「中國、美國他們的脫口秀生態是他們有形成一個產業鏈,因為他們的人口夠多,場地也夠多,然後經濟規模也比較大,他們能讓整個資本可以比較用方便的方式去導入這個喜劇市場,去讓演員可以將喜劇這個東西做為正職,台灣就比較不行,因為台灣的人少,然後地小,然後加上台灣目前對脫口秀文化還沒有那麼的接受。」

遊走幽默與冒犯 喜劇演員的考驗 

因為台灣地小人少的窘境,加上民眾對於喜劇的接受度還沒有很完全,喜劇演員們只能更加努力寫出屬於自己的段子, 吸引更多有興趣的民眾,但在喜劇演員產出自己價值觀的同時,也得注意如何妥善的遊走幽默與冒犯之間,才能保有一場演員與觀眾都歡喜的表演。

單口喜劇演員 JH:「Stand-up (Comedy)這種東西,就是你在跟觀眾的交流,所以當今天不管是網路上或現場的人,他們只要不喜歡你講這種東西,那我認為問題就出現在表演者身上,而不是議題身上。」

沐寧相聲說演坊團長 李沐陽:「我覺得文化這件事情是最容易炎上的,以台灣來講,可能比較多的是客家人,或是原住民,如果你對於文化上面的嘲笑,跟這個開的笑點比較超過的話其實就很容易遭到炎上。對於觀眾的角度來講,我覺得文化這件事情是大家要特別去注意,要尊重各個文化,那在開玩笑的那個尺度得要拿捏得好,不要過火。」

意見友善交流 回歸喜劇初衷

在忙碌又疲憊的過完一週後,觀賞喜劇是一件令人放鬆的休閒活動,不僅能調劑身心,也能透過表演者輸出的想法與觀念刺激自身的創造力,而當表演者與部分觀眾價值觀有所衝突時,對於言論自由的說法則有正反方意見,在充分交流彼此意見後,也別忘了回歸喜劇想帶給觀眾喜悅的初衷,放輕鬆欣賞喜劇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1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