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漁:觀光漁港轉型後挑戰

發布日期 : 2024-01-09

【記者 莊淳翔、黃榆荏/綜合報導】

片長:5分52秒

全臺灣約有300座漁港,面臨全球氣候變遷和漁業資源減少的雙重壓力。特別是位於西部的漁港,普遍面臨泥沙淤積的挑戰。有些漁港為因應這些問題,逐漸轉型為觀光漁港。然而,從傳統漁港轉型為觀光漁港後,是否能夠為當地的商家和漁民帶來新的機會和改變呢?

崙尾灣漁港漁民 謝先生:「(從事漁業的人)很少了,很少,大概剩不到兩成吧。」

崙尾灣漁港漁民 王先生:「漁獲量少, 討海只是討一個生活而已,沒辦法說,沒辦法說買房子,沒什麼可能。除非是開大型漁船,大型漁船,那比較有機會。那一臺機子那麼多錢,一般人沒有辦法啦,所以我們鹿港人在討海的人,很辛苦。」
 
民國94年到97年,在漁業資源枯竭及人力減少的背景下,政府嘗試推動觀光漁港,執行了「第二期四年漁港建設中程計畫」,為發展休閒、觀光、文化等多元化的利用。

漁港轉型 嘉義東石漁港

這裡是嘉義東石觀光漁港,許多遊客正在遊憩,吃著商家販賣的烤鮮蚵和各式海產。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漁業科技與管理系兼任講師 蔡章勝:「(觀光漁港的)要素第一,很簡單,交通,交通你一定要方便,再來就是停車。然後外圍的條件有了之後,你的吸引的點,特色是什麼?這個就是每個政府,每個地方的海洋單位,他們怎麼去發揮構思,發揮點子讓這個漁港。你要先認識這個漁港,真正認識這個漁港的特色,然後把這個特色發揮出來,怎麼包裝,包裝完之後怎麼把它放大,放大怎麼宣傳,宣傳之後讓大眾可以,有這個興趣想要來這邊,走一走看一看,買海鮮吃海鮮。這幾年有一個辦得不錯,就是東石漁港。」

東石漁港從明清時期開始,就是臺灣西部重要的漁港,近年來,由於港內泥沙淤積的問題,而逐漸轉型為觀光漁港。除了設置漁人碼頭,主體設施也包含了商店街、觀海亭及海邊漫步平台,同時結合原有的漁港功能,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東石漁港蚵農:「漁港就是建得已經很簡潔,道路都很寬,車子很好開,大家來,車子停,很方便。」

觀光造節風華 人潮與錢潮

近年來,政府更是與在地商家合作,推出「東石海之夏」的節慶活動,除了舞台表演及周邊市集,今年更施放了國慶等級的煙火來吸引人潮。

嘉義縣政府文化觀光局企劃科科長 沈雅茹:「那海之夏其實辦下來到現在,已經明年就是邁入第十八屆了。它已經是慢慢有成效之後,讓它透過一個活動。行銷的觀念來講,那叫造節。我們去創造一個節日,給東石的漁人碼頭。那它透過最初期的吸客,然後一、兩年,三、四年的累積聲量之後,讓遊客外地人都知道說,嘉義東石這個地方可以旅遊。操作下來(112年),大概吸引了二十八萬人。」

漁港挑戰 地層下陷與氣候

東石漁港常年受地層下陷和氣候等因素影響,逢漲潮時,海水會滲漏至路面,降低了遊憩的品質。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漁業科技士 楊安然:「我們整個雲嘉,等於我們西海岸,都是沙子的地形,就是地層下陷速度,是以每年二到三公分的速度在地層下陷,那其實二到三公分是件很可觀的事情,二十年就60公分,我們大概在(民國)97年興建的這些設施,我們一般的門框高度大概兩米左右,那可能那個淋浴間,然後像它戲水設施,淋浴間可能大概稍微矮一點,大概1米9、1米8,可以看一下最靠近漁人碼頭區的那個,以前的那個戲水池的淋浴間,浴室那個地方現在是人進不去,不到1米6,其實這個,這個真的是地層下陷很嚴重的地方。」

嘉義縣政府文化觀光局企劃科科長 沈雅茹:「所以我們很容易受到氣候去影響,本來假日東北季風一來說.遊客已經比較少,現在又就是再因為烤蚵吃到飽,所以遊客更少,它就索性可能就不營業了,所以我們在(冬天),當然我們在宣傳的重點,就不會往海區走.因為東北季風一強的時候,遊客其實不太去那邊。」

東石漁港烤蚵仔攤販老闆娘 黃碧琴:「那尤其像今天東北季風,風大,就客人就比較沒什麼客人。」

先天不良 盼合作闢未來

嘉義縣政府文化觀光局企劃科科長 沈雅茹:「各個單位,我們有自己對應的中央,中央主管機關,那當它們有補助款,或者是我們可以申請提案的時候,我們會用這個場地去做提案,包含那個大船入港,那個造景,那其實是農業處;包含道路,可能你看到的彩霞大道,那是建設處跟(東石鄉)公所,要去協助我們去把它弄好;包含海岸外圍是海巡署,海巡署也會幫我們去,幫我們把這個場域做一個安全的維護。就是大家和資源是互相搭配,我們沒辦法出那麼多的硬體費用,在同一個場域,可是大家卻是用不同的力量去協助,把這個場域變得比較好一點。」
 
政府投入資源做漁港轉型,讓漁港融合了休閒及文化的元素,為當地帶來不少的商機與機會。但是,如何克服漁港先天條件不良的問題,將會是未來的發展重點。

1

瀏覽數: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