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壞掉電器先別丟 重修舊好!

發布日期 : 2024-06-10

【記者 孫珮云、李宜樺/高雄嘉義報導】

片長:10分00秒

面對壞掉的電器,部分民眾選擇丟棄並再購入新的,讓電器無法發揮永續循環的功能。此種行為不僅讓消費者花費更多錢,落入資本主義的陷阱,也讓地球承載更多的廢棄物。因此,如何讓壞掉的電器再生,成為當代社會的新挑戰。

線性經濟 資本主義對地球的危害

維修是人類生活智慧的一環。在過往,老一輩的人面對壞掉的物品,會想辦法修理,秉持著愛物惜物的看法。不過,這種觀念在現代似乎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線性經濟」。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邱花妹:「線性經濟指的是什麼,就是大家可以想想,我們的生活世界,你喝的一罐礦泉水,你用的一支手機。我們在進行生產跟製造的過程裡面,基本上我們就是開採,然後生產,然後接下來運送銷售,然後接下來使用完我們就把它丟掉了。」

「快時尚」是典型的例子,服飾業者以低成本、低售價的商業模式,滿足不斷更新的流行文化,大量衣服被快速地淘汰,造成環境的污染。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邱花妹:「甚至我們丟到那個回收箱裡面的衣服,有的連牌子都還沒拆,大家衝動消費買一下,回去了不喜歡就把它束之高閣,最後就拿去回收。」

相似的概念也出現在電子產品和家電上。

小家電診所召集人 黃武就:「廠商當然他們會希望,消費者使用東西的時候可以,加快那個汰換的速度,他要維持他們工廠的產能,因為他們主要的獲利,是來自於銷售產品,而不是維修。所以他們也都會鼓吹你不要修,盡量是買新的。」

家電行老闆 徐先生:「一顆電鍋修起來,再貴也不會到一千塊。但是一顆電鍋大概也才兩、三千,所以就看自己會覺得(維修)划不划算,吹風機就基本上不怎麼修理,因為吹風機它裡面的東西太細,(而且)吹風機又更便宜,修理我跟他總不可能跟他收一百塊、兩百塊,我也不划算。」

減少廢棄小家電 維修為良方

根據《2024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電子)廢棄物高達620億公斤。龐大的廢棄產量,使公民環保意識提升,民間興起自發性的志工組織,找尋減少廢棄量的方式。

小家電診所召集人 黃武就:「南方修理聯盟主要是由中山大學、屏東大學,然後我們南部地區,台南、高雄、屏東的幾所社區大學,再加上我們小家電診所,所組合起來的一個聯盟。雖然大家做的事情可能稍微不太一樣,可是我們有共同的一個目標 ,就是推動維修運動,希望從民間開始,可以讓大家養成以維修替代購買的觀念。」

2021年,小家電診所由一群維修志工組成,定期在高雄各地舉辦免費維修小家電的活動。巡迴維修活動還沒開始,已經有十多位民眾帶著壞掉的小家電一起到現場排隊,等待志工的叫號。

小家電診所行政志工 陳慧如:「請問一下之前有來送修過嗎?那維修有一定的風險,如果不小心有故障、損壞是沒有負賠償責任,如果你能接受,我們再收件,這樣OK嗎?那你今天要送修的是電風扇,電風扇怎麼了?」

櫃檯的志工就如同護士,詢問小家電的病症。民眾在掛完號之後,就會被引導到診療桌,由維修志工來醫治壞掉的小家電。

送維修民眾 黃小姐:「(你今天是用什麼東西過來修理?)是電風扇,它插電的時候不會過電。」

送維修民眾 虞先生:「(為什麼會想要來這邊修理東西),因為來這邊修理的話,第一個離我住的地方很近,第二個就是這邊的是免費維修站,他不會收檢測費。對我來說這樣的話檢測跟維修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就用最低的成本來延長我的家電使用壽命。」

小家電診所行政志工 陳慧如:「今天修31件,第一名可能是電風扇,第二名是電鍋。我們今天收的都沒有算很重的,大概平均都一、兩公斤,所以(今天維修的)大概也有40公斤左右。」

在維修過程中,志工會教導民眾日常保養小家電的方式。

小家電診所維修志工 林琦棟:「有一些灰塵,像電風扇,就是該清理的要清理,然後要上油的,也是要教導民眾說,如何去使用我們的家電,如何去保養我們的家電。」

民眾在參與的過程中將以「維修替代丟棄」的觀念內化,正是小家電診所想要達成的目的。

小家電診所召集人 黃武就:「我們在修東西的時候,雖然我們不收工資,但是我們要求物主要留下來參與維修過程。一來是學一些很簡單的可能保養或維修的方式,下次遇到這種情況,也許你可以自己試試看。那另外更多的就是在(維修)過程當中,你會看到你的機器內部是長甚麼樣子的,是甚麼原因讓它容易故障的。」

經過小家電診所一年多的努力,修復過的小家電重量已達到5900公斤,相當於減少5165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當量。

維修技術課程 培養良材與感情

這股維修的風潮逐漸擴大,陸續有民眾對小家電修理感興趣。高雄第一社區大學也跟進,開設維修的課程。

台上的老師正教導學員。

台下的學員認真地聆聽老師上課,並將重點記下。

小家電保養維修班學員 吳先生:「你會覺得好像有學完了,可是真的去實際上用的時候 ,你會發現又有新的東西你沒有學過,或者是上次換了這個零件你學會了,現在換不同的廠牌你又拆不開了,所以其實本來學就是無止境。」

老師從各地收集多台CD播放器,讓學員們動手拆解,從實作中學習。

小家電保養維修班講師 鍾尚彣:「我給他們一個東西,然後跟他講,我曾經碰過哪些問題,一一跟他們講,讓他們去拆。有時候課堂上講的是比較固定的東西,但我們還有一個小家電診所,這個維修活動,我會鼓勵他們就是來維修。」 

小家電保養維修班學員 許小姐:「因為畢竟我們自己,壞掉的東西不是那麼的多,我們剛好有遇到小家電診所這個團體,有機會去參與實際上的動手DIY,才有辦法慢慢的累積經驗,並不是說我們有上課就一定會,上課只是概念,真正還是要動手做。」

社區大學作為小家電診所的人才培育地,孕育出許多維修志工,為民眾修理壞掉的小家電。然而,學會維修技術的學員不僅在維修日發揮自己的專長,同時也將技術帶回家,幫助身邊的人。

小家電保養維修班學員 黃先生:「(鄰居)有一次拿那個電風扇,要去回收場,走到一半,我說那給我,我幫你修。我就拿回來(花)大概二十分鐘,就把保險絲燒斷的部分弄好了,修好了送回去,送回去我沒有跟他收錢,就服務一下鄰居,他們也很高興。」

維修小家電不僅拉近人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也提升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未來願景 維修權利歸還消費者

不過,要長期推動以維修替代丟棄的觀念,不能僅依靠民間組織,還需仰賴政府的推動,以及企業的配合,才能改變社會的價值觀。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邱花妹:「它既然是一個草根的維修運動,它其實是希望我們有更多的市民跟人民,從這些我們可及的日常生活裡面就可以理解到,我們有機會促成改變,以及我們知道,(需要)改變的問題出在哪邊。那目前我們除了我們日常的實踐之外,後續確實會需要一些法制面,包括政府跟企業的改變,那個缺口,我們其實會需要更多的社會倡議的量能進來,來推動。」

各國推動讓消費者擁有維修的權利,促使企業設計出容易修理的產品,以及使用相同規格的零件以便替換。

小家電診所召集人 黃武就:「比如說像歐盟他們就會讓某一些東西是規格化的, 大家的零件都一樣、大家的電源線都一樣,這樣其實就會減少很多的浪費。像有一些國家他們是推維修券,類似我們以前的消費券的概念。所以你拿這個維修券,去修東西的時候,就等於得到政府的補助。這樣也是鼓勵民眾,以維修來替代購買。」

取回維修的權利,對於環境和消費者皆有益處。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邱花妹:「我們發現說這個維修,它其實可以帶來多重的效益,包括你不是只是維修物件,去阻止這些物品進到焚化爐或掩埋場,這個是環保的效益。但是它也帶來了像經濟的效益,就是幫這些人省錢。」

「維修」讓人們減少廢棄物對地球的迫害,同時取回被資本主義剝奪的權利。期盼在未來能達成減少廢棄量的目標,讓我們的後代還能擁有不被污染的一片淨土。

1222222222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