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守護北門牡蠣 台南蚵新氣象

發布日期 : 2024-06-10

【記者 呂御瑋、宋昀叡/台南北門報導】

片長:7分49秒

近年來北門牡蠣受到氣候變遷與低價進口貿易的挑戰,以至於牡蠣的產量及銷售量逐年減少,因此台南市政府與新生代蚵農共同推出「臺南蚵產地品牌標章」,將北門牡蠣標章化並結合創新料理,為北門蚵農打開一條屬於自己的行銷通路。

市場需求大 氣候變遷影響產量

台灣對於牡蠣的市場需求非常龐大,不少餐廳的菜單上都能見到牡蠣這項食材,台灣的特色小吃也常以牡蠣作為主角,像是蚵仔煎、蚵仔麵線、蚵嗲等等。然而近年來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牡蠣的產量正在逐年減少。

台南市社區大學環境研究小組研究員 晁瑞光:「目前在談氣候變遷的時候,其中一個蠻重要的是海水溫度的變化,台灣這個地方剛好在這幾年其實我們可以感受到,在不管氣候或者海水,在那條界線上,我們剛好在那個波動的上下,就有時候海水可能會非常熱。那我們知道牡蠣養殖,牡蠣是一個濾食性的生物,濾食性生物本身吃的浮游藻裡面,牠的食物來源裡面有很多藻類,這些東西會跟著溫度的變化,其實浮游生物在細微的變化上,牠的變化是很大的。」

然而北門蘆竹溝主要是以平掛式的養殖方式,相較於海上蚵棚養殖的不同,較不會受到海水溫度變化的影響。

台南市社區大學環境研究小組研究員 晁瑞光:「垂掛式(養蚵)退潮會離水,所以就比較不會(死掉),因為蚵仔離水的時候牠會閉起來,牠(比較)不會死。」

對北門蘆竹溝牡蠣影響最大的自然因素則是颱風、降雨多寡,以及水質的好壞。

北門蚵農 林先生:「雨下非常多天,內海都是淡水,沒有鹹水可以平衡,因為(外海)鹹水進不來,以至於(牡蠣)死掉。」

北門蚵農 陳先生:「下雨,如果下雨,山頂上的汙染水,工業區的汙染水下來,就會毒死(牡蠣),連魚都會被毒死。」

北門蚵農 莊小姐:「工廠的水,汙染水也會導致(牡蠣)死亡,雨也不能下太多,如果雨下太多,雨下太多牡蠣也是會死掉。」

低價進口衝擊 對本土牡蠣影響大

除了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之外,近年來大量且低價的海外進口牡蠣更是對台灣原有的牡蠣市場造成不小的衝擊。

台南市蘆竹溝農漁產業文化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邱永仁:「近幾年越南牡蠣養殖技術也提升,現在冷鏈技術也很好,又在自由貿易的機制下,我們自己如果是消費者,我們當然到市場上,我們也會去挑選一個物超所值的商品,所以我是覺得越南牡蠣衝擊台灣的部分是近幾年,因為進口進來的數量會是一個爆炸性成長,其實在市場上是完全看不到越南牡蠣的標示,很多越南牡蠣進口到台灣來,在市場上沒有看到標榜越南牡蠣的產地的部分,所以像我們本土牡蠣就會面臨到,本土的蚵農就會有意識,其實他(進口商)有沒有可能是進(口)來到台灣然後可能用越南牡蠣,混充台灣牡蠣的方式,流通到市場上,流通到餐廳裡。」

保存養殖文化 看見北門產地

除了受到海外低價進口的影響外,北門蘆竹溝也長期存在著中盤商統一收購的問題,當地蚵農大多會交由嘉義東石的盤商一併收購,再加上村里人口逐漸老化,養殖外已經沒有餘力再做加工與行銷,常常直接將整簍帶殼的牡蠣交由盤商處理,長期下來知道北門蘆竹溝盛產牡蠣的人越來越少了。

台南市蘆竹溝農漁產業文化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邱永仁:「我們成立自有品牌的原因,其實盤商剝削蚵農也算,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產地沒有被看見的問題,像我們北門潟湖的話,算是全台南的牡蠣養殖重鎮,大概是全台南第二大的牡蠣產地,東石蚵大家都知道,東石蚵大概有三分之一是來自我們蘆竹溝的牡蠣。」

台南市蘆竹溝農漁產業文化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邱永仁:「其實在台灣很多的地方,已經面臨到牡蠣沒有辦法養殖的情況,就是環境的變遷,原本能養牡蠣的地方,已經不能養牡蠣了,我們是希望在投入在牡蠣養殖的部分,這個文化是可以被保存下來的。如果大家有來到蘆竹溝北門潟湖的話,我們牡蠣的產地是完全看不到保麗龍的,因為我們算是淺灘的養殖環境,以前叫插蚵仔,就是用竹子去插蚵仔,因為竹子泡在海水大概兩三年就會腐壞,其實這樣也是對環境是會造成汙染的,我們大概在二十年前,在地的蚵農就漸漸的用塑膠管,去取代竹子。」

台南市社區大學環境研究小組研究員 晁瑞光:「因為蘆竹溝那邊,我們也希望蘆竹溝這個產銷班,我覺得北門潟湖的產銷班可以把它的這一個(平掛式養殖),當作一個獨立認證,因為它的養殖環境,跟海上的(蚵棚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推動永續發展 打造台南鮮蚵品牌 

台南市政府推出了「臺南蚵產地品牌標章」,以此推動在地鮮蚵的永續發展。

台南市蘆竹溝農漁產業文化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邱永仁:「我們台南就有做到臺南蚵(產地品牌)標章的部分,其實這一張貼紙不是每一個蚵農都可以申請拿得到的,必須要本身的產品是有經過檢驗,有經過水產溯源認證,然後有產銷履歷,才可以去申請臺南(蚵產地品牌)標章,所以它不是一張貼紙而已,它也是一個對消費者的保障。可是大部分的蚵農,就是因為人口老化,比較沒有意願去申請臺南蚵(產地品牌)標章,因為我的東西就只要交給盤商就好,我多了這一張貼紙,好像你的東西也不會賣得比較貴、比較好的價格。然後也因為不是每個人申請都有,必須要有水產溯源,或是產銷履歷,才可以去申請臺南蚵(產地品牌)標章,然後我們當然也是希望更多的蚵農可以一起來加入,因為我覺得不是只是一個標章、一張貼紙而已,我覺得還可以讓大家知道台南蚵的品牌,它也算是一個行銷。」

除了政府的幫助之外,蘆竹溝在地店家更將牡蠣融入創意料理中,積極推廣本地的牡蠣。

北門牡蠣創意料理業者 邱玉梅:「因為我們家裡就是在播種,就是新蚵那種蚵,然後就是從小看,

知道它的品質,那因為有漲退潮,是海水拍打,所以肉質(吃)起來,就是相對比外面好吃。所以就是因為這樣,是想要更推廣給外面人知道,我們這裡東西其實很好吃,不然大家想就是,(嘉義)布袋的對不對,然後可能其他地方,都很少聽到我們在地的。」

無論是政府、蚵農還是在地店家,大家都積極守護北門牡蠣,希望透過這些努力,能讓更多人看見蘆竹溝在地牡蠣的好品質。

111112222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