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發聲的人 青年的公共力量

發布日期 : 2024-06-10

【記者 郭駿毅、王隆廷/綜合報導】

片長:6分54秒

今年是太陽花學運的十週年,此次學運曾經為全台灣示範了一堂民主課,但近年來校園對公共事務的參與熱忱卻逐漸降低,如學生會選舉的投票率低落,具公共性質的社團逐漸式微,但仍有堅持參與公共事務的群體,積極的為大家爭取權益,亦或是對社會的不公提出訴求。

公共參與 學生會的存在與挑戰

太陽花學運距今已過十年,此次學運曾成功體現出社會大眾對公共事務的關注,且以此為自己爭取利益,而公眾事務無處不在,青年學子可藉由多種管道參與。學生會是校園內重要的公共參與組織,但其營運面臨諸多挑戰。

國立中正大學學生會副會長 段柏佑:「我覺得現在學生會遇到的挑戰就是你做事也會被罵,不做事也會被罵。我覺得現在校內學生的公共參與意願其實蠻低落的,校務會議代表好幾年來一直都是缺額的狀況,學生會長有時候也會出現沒有人要出來選的狀況,那我想這個部分的原因可能也不是單方面的問題,就是說學校有沒有提供我們適當的環境做這件事情,老師有沒有鼓勵大家去做這件事情,或是你同儕間對你參與這件事情之後,他們的反應是什麼,這些都會很大的影響到一個人願不願意去做這件事情。」

完善溝通機制 培育社會實踐

除了校內的自治組織外,學生與校方的溝通環境也是影響公共參與風氣的重要因素。

國立中正大學主任秘書 李藹慈:「我覺得學生有時候有一些蠻好的想法,但校方站在教育的立場,校方也有校方的一些主張。那如果碰到一些衝突我覺得就是可能就是,雙方事前沒有做更充分的一些溝通啦。一個例子就是(民國)一百一十一年在校務會議上,因為學生代表各院比例失衡的一個情況,那當時可能學生會有他們自治的一個主張,校方可能也看見一些現有的一些問題,可是當時在會議上大家並沒有共識,所以一樣後來就是說,我們也是站在輔導學生會的立場,重新請學生邀請學生會再去思考有關選舉學生代表的這樣的一個做法,那後來他們(學生會)其實也做了一些調整,在去年的時候,他們也將他們的自治條例做了一些修正,讓這個學生會的代表的產生,能夠是各院都有學生的直選的代表。我另外一個部分我想就是,其實校長很重視怎麼樣,讓學生可以有更暢通的管道,所以我們也在思考說還有沒有什麼其他更好的機制,能夠讓同學能夠更直接,或是說沒有距離的參與。」

起心動念 公民意識萌芽

不論目前的公共參與環境如何,仍有學生在進入大學後,願意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為校內學生爭取權利。

國立中正大學學生會會長候選人 王偉丞:「高二讀社會組之後,因為我們有一個社會探究與實作(課程),我覺得好像我很嚮往能夠去參與在其中,去瞭解現在這個社會上在發生 什麼,看有沒有我能做(的事)。然後我就大一就出來選(學生會長)。學生會可以沒有我這個人,但中正大學不可以沒有學生會,所以我還是覺得應該要出來,把這個學生會接住,要有人去傳承學生會一直以來傳播的價值。」

國立中正大學學生會副會長候選人 李玟橋:「我高中的時候被我學長加進去(學生)議會裡面,所以就開始慢慢對這一塊有慢慢的熟悉,然後基本上也是被身邊的人所影響,我覺得就變成一種義務感跟責任感。」

堅定不移 青年持續發聲

儘管當前學生在公共事務上的積極性似乎有所減退,仍有一部分學生持續展現堅定的熱情,他們相信透過不懈的努力和參與,自己的行動中能帶來正面的改變。

國立中正大學學生會副會長候選人 李玟橋:「現在學校的風氣(參與度下降)就是如此,可是現在有一個比較好的改變是因為我們的新校長新上任,那他對於其實任何事情都有他獨特的一套見解跟看法,那我也許就可以從這一點開始去著手,那可以讓大家去更關注說那學校他們的想法到底是如何。」

國立中正大學學生會會長候選人 王偉丞:「我也覺得就是它(參與度下降)是一個風氣的事情,當然還是保持著比較開放的心態,就是像這次的立法院的事件當然還是激起很多人的關注,那也發覺到很多人,其實他們很有行動力,願意從南部到北部去參與,那我覺得這代表現在的學生在公共參與這件事情上的動能,還有他們的熱情其實並不比以前少太多,就是雖然可能現在看大家就是持續參與率很低,現在我也希望可以有一些更多的契機,讓同學們發現,其實我們可以真的去投入去參與去做這件事情,透過自己的力量,把一些想做的改變去實踐。」

社團法人臺灣學生聯合會理事長 翁歆媃:「比起過往的校園來講,其實現在的校園多了比較多可以去對話跟倡議的空間,那個自由度我覺得相比以往是有變更好的。缺點是其實現在不是每個學生都非常樂意去參與學生自治,就是大家對於可能很多在學校裡面發生,跟學生權利相關的事情或許沒那麼在乎。如果要能夠有效的去解決或是有效的去改善,或許要去思考到底學生們在意的事情是什麼,很多課堂的老師其實也都會在課上的一些活動,讓學生自己去找尋校園裡的問題,那你就會發現其實學生們對於校園裡的問題,大家著重的方向跟在意的點都不一樣,那我認為那就會是一個很好的鋪墊,去誘發學生對於關心自己在校內事情的那個在意的程度。」

國立中正大學學生會會長候選人 王偉丞:「我覺得公共參與就是你,不管是你有很多種途徑,就像你在網路上發言啊,像你到立法院去參加集會,或者是你光是關注這個議題,這樣的行為,我覺得對我來說,就比較算是公共參與了。」

國立中正大學學生會副會長候選人 李玟橋:「希望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可以關注一下,在社會上的這些議題,哪些有在關注,然後有在去思考,因為現在很多人都是盲從,我們想要的是你每個人都有去思考,都有去看待現在在社會上發生一些事情。」

太陽花學運十年後,學生對公共事務的參與似乎有所減少,但仍有部分學生通過透過各種方式積極爭取權益、對社會不公發聲,顯示出青年在公共事務的影響力。近日隨著國會改革的抗議活動,公共參與的精神再次受到關注,青年學子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這不僅體現了對民主的參與,也展現了持續對話和改革的重要性。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