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知識的基石 一探大學圖書館奧妙

發布日期 : 2024-06-10

【記者 舒楀蘋、王隆廷/綜合報導】

片長:8分17秒

圖書館是一種以蒐集、整理、保存及製作圖書資訊,並服務公眾或特定對象的機構。而大專院校的圖書館除了提供這些服務外,更為校內的學術研究與教學等方面提供支援,同時在面對資訊時代的來臨,大學圖書館的發展與定位也逐步朝著更多元以及更數位的方向改變。

圖書館分類與功能 你我知多少

在台灣,圖書館的分類大致分為五種,分別為國家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大專院校圖書館及專門圖書館。其中大專院校圖書館是以校內師生為主要的服務對象,並提供師生在學術研究、教學或知識推廣上的支援與服務。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專任教授 陳光華:「它(大學圖書館)必須最基本的做到要支持這個學校學生的學習、老師的教學,還有進行研究所需要的研究資源。另外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將這個學校它研究的產出,透過有效的方法傳播出去,藉此來建立某個圖書館、某個大學圖書館,它自己的形象。」

在圖書館的定位上,大學圖書館與一般開放給大眾的公共圖書館也有所不同。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專任教授 陳光華:「它(公共圖書館)面對的是一般的市民大眾,所以它功能其實是相對於比較多元,它的學術性不是沒有,但是一般來講,公共圖書館它很重要一件事情,它其實扮演我們叫做第三空間的一個角色,也就是說,一般的市民大眾,除了家、學校,我們還有一個第三個的空間,讓他可以進去。他做的事情可能不只是閱讀、使用這個公共圖書館裡面的資料,或一些公共圖書館,甚至有舞室,就是一個可以跳舞的空間,甚至有把乒乓球桌搬進去的。所以公共圖書館它不只是一個圖書館,它同時也扮演一個社區的中心的角色。可是大學圖書館一般不會,(大學圖書館)主要的服務對象還是這個母機構的教職員工生為主,所以它所收藏的圖書資源通常還是偏向比較專門的、比較具有學術性的。」

學習好夥伴 圖書館的多元服務

大學圖書館可以說是大學中重要的基礎建設,除了提供教職員生查找資料的管道,也設有許多服務與空間,使大學圖書館的功能更加多元。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專任教授 陳光華:「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一定有他所使用的教材,所以老師所使用的資料、教學資源我們一定要備齊,我們也有提供一些所謂的研究支援服務,他就是可以接受老師的委託,協助老師去找資料,或是甚至幫老師做資料的分析。」

國立嘉義大學圖書館館長 廖瑞章:「你可以發現它有展覽廳,一樓有讀者他們這種研究共享的小和室的建築,然後有期刊論文區,有學生的論文區。我們圖書館除了藏書之外,還有一些像書畫、青瓷、雕塑這一類的藝術品,我們也提供有研究小間,然後三樓還有可以借閱DVD的電影。」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 劉同學:「如果課餘的時候,比如說四點下課,可能晚一點還有課的時候,可能就會在讀書館裡面看書,或者是有時候因為我在外面住,可能附近會有人有一些噪音,或者是有人在外面有些活動,那這時候可能租屋處附近不方便讀書,或者是我覺得不夠安靜的時候我也會來圖書館。」

雖然大學圖書館具有良好的資源與環境,是校園內的教職員生學習、閱讀與研究的好去處。但使用者對於圖書館的功能似乎依舊只停留在讀書與休息的階段,較少會去使用圖書館中的討論室或藝文展覽中心等其他空間。

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系 蔡同學:「我一般都是在靠窗的地方讀書,我知道(圖書館內其他空間),或是那裡有知名書店品牌的書展,然後就可以去翻,但是我比較少使用,只有使用過討論室。」

國立嘉義大學農藝學系 趙同學:「我覺得很多時候是來這邊(圖書館)讀書跟休息,因為綜合教學大樓就在旁邊,所以可能有空堂的時間就很常走過來。平常我也聽說有這些空間,但其實不太會去使用,因為其實學校能使用的空間已經很多了,就不會需要用到圖書館這邊。」

電子資源增加 正確使用是關鍵

同時,面對資訊時代的來臨,不論是網際網路或資料檢索的技術都在不斷的進步,這也讓學生們取得資料的方式越來越多元與方便,相對的也使紙本圖書資訊的使用率逐漸降低。

國立嘉義大學圖書館館長 廖瑞章:「圖書購買的比例它逐年在減少,(電子資源)資料庫它有一千六百、一千五百萬(預算)左右,圖書大概四百萬(預算)左右。資訊比較發達,所以像我們有時候查一個東西,以前我可能要跑圖書館,現在只要手機拿起來就可以查了。」

國立嘉義大學電子物理學系 何同學:「不太常來圖書館,大概一年會來幾次,因為現在上網路其實資料就蠻方便的,所以的話可能在家用電腦就查得到。而且可能網路上找個關鍵字就會跑出很多資料可以參考。」

對此,大學圖書館也開始做出相對應的方法與措施,除了期望藉此提高教職員生對圖書館的使用率外,也希望教職員生在使用電子資源時,有正確的觀念與資訊。

國立嘉義大學圖書館館長 廖瑞章:「這個使用率不只是他親自來到圖書館,比如說我們電子資源、電子書,他在家裡,他就可以上去(網路查閱)。那一方面我們藉由展覽,然後提升學生對藝文的興趣,也提升他來館內的機率。」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專任教授 陳光華:「我們都必須要提供很好的一個介面,以及相對容易理解的訓練課程來告知,來讓我們的使用者更有效率的,以及更有效的來取得他應該取得的。網路上資源良莠不齊,所以怎麼去區別什麼是正確的資料,什麼是不正確的資料,這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資訊時代下 大學圖書館的挑戰

資訊與科技的進步提供了大學圖書館更多的可能性,要如何選擇未來的發展或方針是每個圖書館必須面對的考題。

國立嘉義大學圖書館館長 廖瑞章:「我們希望可以(在校園各處)設置無人的取書機,他(讀者)就可以不用大老遠到地跑來(圖書館),他就可以拿到他想要拿的書,就是盡量方便。」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專任教授 陳光華:「我們未來的發展,很重要的就是AI的應用,所以未來的發展趨勢一定會奠基在技術的發展,圖書館在自己的這個各種條件的設想之下,怎麼去選用最適合這個圖書館服務的模式,我覺得這是比較重要,而且比較具有挑戰的一個決策。」

堅強的學習後盾 提升圖書環境

儘管資訊時代的來臨改變了教職員生,甚至是一般大眾對圖書資訊的使用方法,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學圖書館依舊是教職員生研究和學習的後盾,而技術與科技的加入,也讓大學圖書館有機會為使用者們提供更加便利與多元的服務,使校園內的圖書資源環境更加優質。


 

瀏覽數:
:::